为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5月7日、8日,本科生工作处在良乡校区和西三环学区分别召开了学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讲话”精神座谈会。两校区部分学生代表、本科生工作处负责人黄建云和相关老师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一开始,青年师生一起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视频,共同重温五四百年的历史时刻。之后来自各个班级的学生代表踊跃分享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心得体会。
2017级本科生党员张永成谈到:生逢其时,舞台广阔!这应当是绝大多数青年同志、同学心中一句由衷的感慨。上一个百年的五四,家国动荡;这一个百年的五四,国运昌盛,沧海桑田背后的历史逻辑在于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有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同志的奋斗。我辈青年将牢记习总书记的要求和嘱托:要志存高远、要热爱祖国、要响应时代、要砥砺奋斗、要勤学实干、要修身立德。我们社科学子更应体悟“国运昌文运兴,天下承平学术乃盛”的人文追求,矢志于此,振奋力行。生既逢时,青春有我,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
2017级本科生党员庄一在分享自己的感受时谈到,我们需要坚持在历史的角度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学习。在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发现仍有一些不利于社会安定的热点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新时代的新青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正是从稚嫩走向成熟的阶段,需要坚强的、正确的思想引领。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面对复杂的世界大变局,要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我们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以学生直线式的眼光洞察曲折的社会发展,在不断地学习中拥有坚定的思想,赤诚的内心。
2017级本科生石瑞蒙在发言中谈到,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具有活力的社会群体,我们有思想、敢担当,对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充满激情与梦想,所以我们更加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要倾听他们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即便听到了尖锐甚至偏颇的批评,也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总书记的讲话固然体现出对青年意见的支持与重视,但是这番话语同样也带给我们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百年前的莘莘学子,面对巴黎和会的耻辱,他们用行动向中国和世界阐明了他们的态度,即中国的土地不可断送,中国的鲜血不能白流,一百年后的我们,在面对不好的社会现实时,不能之躲在屏幕后做冷漠的“看客”,新时代的我们应当用我们的行动让社会更加美好,让它朝着我们所设想的光明未来前进,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
2018级本科生孔令璇说:“五四到今天是我们文明发展的一大进程,而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伦理学课上我们曾讨论过关于更加文明的,更加进步的社会,那应该是一种公众对社会,对国家更加相信的社会。我觉得当代青年应该做到的有两点:一是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二是引导公众更加相信社会。这是一个美好的想象,也是一个我认为可以实现的未来。在这期间我们需要很长的一段过程,这就需要习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伟大的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的本领,锤炼品德修养。
2016级人文学院李安娜同学说,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我们理应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不辜负党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以及自己宝贵的青春。
2016级媒体学院杨雪同学也向广大同学发出两点倡议,一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树立远大理想,我们需要把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中。二是要勇于砥砺奋斗,担当时代责任。
最后本科生工作处黄建云老师也与同学们分享了自身的学习心得,他从五四运动的背景出发阐释了青年是社会最敏锐的群体,青年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青年引领一代社会风气之先。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6个要,既是对当代青年成长实践的方向也是我们国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希望当代青年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总书记也对我们提出了三个要,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当代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实现就取决于当代青年。同学们眼前可能遇到些许困难,但奋斗是青年人最好的姿态。他最后用自己在新疆工作的经历勉励大家,伟大的祖国一定是靠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建立起来的,一定是一群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立足于本职工作所创造出来的,今天接力棒已经交到了青年朋友手里,同学们一定能在既定的历史时空里创造历史!
学生代表也结合自身实际,就青年担当、时代机遇、家国情怀等多个方面谈到自己对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理解和体会,气氛积极热烈,展现了社科大青年学子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朝气和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