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人民武装部)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优秀毕业生|初心永不忘,扬帆再远航

发布日期:2021-07-19  点击量:

杨承澍   2018级社会学专业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总成绩平均分89.2/100

专业课成绩平均分91.4/100


学术研究

·论文:陈华珊 杨承澍. 中国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观变迁——基于1960-2018年人民日报文本.《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21年第2期。

·会议论文:陈华珊 杨承澍. 中国社会学年会计算社会学分论坛,2019,建国七十年:主流媒体中的劳动话语变迁, 云南昆明。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技术应用背景下数字社会特征研究子课题(课题2)数字社会的组织机构研究(2019-2022)

·基金项目:主持校级基金项目: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20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支持计划科学研究项目(2020-KY-081),担任课题负责人、组织学术论坛。



主要获奖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2019-2020 年)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奖学金二等奖(2019-2020 年)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奖学金二等奖(2018-2019 年)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新生奖学金(2018年)


学习实践活动

·20207月,中国社会学年会计算社会学:理论-数据双元驱动分论坛-论坛联系人

·20197月,中国社会学年会参会并做主题汇报、论文收录于论文集

·201812月,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高端研讨会工作人员

·201810月,中挪年度学术研讨会工作人员

·20189月,参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40周年校庆宣传片拍摄



潜心学识  敢为人先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我成为了国内第一批计算社会学方向毕业的学生。感谢小院,感谢社会发展系,感谢我的导师,感谢一切。

 我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保送时面临不少选择,我是浙江人,父母亲友大都希望我留在上海 、留在复旦。2018年的9月底,我突然了解到社科院社会发展系在国内首创新开的计算社会学方向,这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日便联系上了今天我的导师陈华珊副研究员。那时候,计算社会学并不出名,知道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当我和当时的同学激动地说我要去北京读计算社会学时,多数人是很不理解的。但我明白,我的心里有一团火,它驱使着我不顾一切地向着让社会科学与计算科学结合的理想前进。

  小院很小,也很大。在小院,学术的舞台很大。在校期间,我申请了首届的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科研创新支持计划科学研究项目,担任科研课题负责人,获得10000元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成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顺利结项。同时,我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技术应用背景下数字社会特征研究-数字社会的组织机构研究。此外,在校期间,我曾担任中国社会学会计算社会学论坛的论坛联系人。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硕士研究生期间的我比在本科四年得到了更多的历练。为了学术,我曾一年内写了20000行程序代码,分析了千万级别的大数据。为了处理论文数据,我曾每天12小时连轴转地为计算数据打标签,在一周内做完一个月的工作量。我听过无数清晨的鸟啼,也见过无数深夜的星光。学术的理想支撑着我的身体,宽厚了我的肩膀,磨砺了我的精神,坚定了我的信念。在小院,我变得更加坚韧坚强。面对学术上的困难和阻碍,周围人的不解和怀疑,我必须感谢我的导师陈华珊老师,他让我变得坚强,也让我更加意识到拥有实在的能力、效率导向的重要。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识的精进,不仅在于自身学业的进步,更要博采众长。在校期间,我选修了多门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将其他专业的专业课当作选修课是我的兴趣所在,在经济学专业开设的《动态优化及其数值模拟》课上,我是唯一一名非经济学专业的同学。在吴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顺利实现从零基础到获得优秀成绩。

 在小院的三载春秋,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心愿。我所在的院系是社会发展系,社会发展系的整体研究风格偏重实务,不仅理论研究,更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系内老师背景丰富综合,注重产学研结合。在社发系的学习,我们被传授不仅是认识世界,更要实践和行动。

 这三年间,计算社会学从籍籍无名到成为热点,无数学弟学妹,甚至师长前辈向我询问相关信息,越来越多的新人前仆后继地进去了这个领域。回首三年前,我想对当时的自己说相信自己,潜心学识,敢为人先

三年已到,到了离开小院的时候,这三年,让我更加珍重我身边的朋友和感情,学会在工作和学习中找到平衡,更让我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感谢小院,感谢这三年。我想,人的一生,无非是无愧于己,无愧于社会。此刻,扬帆远航,我将不忘初心,带着小院教会我的勇敢,不断攀登,他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涛 2019级社会工作专业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课程成绩均达到85分以上

硕士论文获评优秀论文


学生工作

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尚行社社长,组织开展工作坊、博士宣讲、第一届治理学术论坛等活动。


主要获奖

多次获得优秀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称号。

获得“2020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带领团队获得大学生创青春创业大赛国赛银奖、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银奖,以及互联网+摇篮杯等竞赛金奖。


社会实践

2019年作为中国社会状况调查项目的骨干成员,担任北京、天津、山西、湖北、山东、吉林和黑龙江七个省市的培训督导与巡视督导,

并获得全国CSS督导特等奖

本科期间创立民办非企业单位禾欣少儿服务与发展中心,作为行政负责人与执行理事长,在苏州和南宁累计服务失陪儿童”30000人次

参加国际红十字会东亚地区的同伴教育培训并获得证书,并受到北京市通州区社会工作联合会的邀请,线上开展大学生培训活动



学术研究

作为第三完成人完成民政部课题:《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功能作用研究》;

作为第二完成人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北京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作为小组负责人参与石景山区委党校课题《老街坊品牌建设研究》;

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改项目《新时代背景下文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高等研究院重大课题《大学生社会情感状况调查》等;

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发表《留下、离开还是等待流动人口城市化的群体分异及其治理》(第二作者),

并被《新华文摘》2020年第4期全文转载;

在《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8期发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优化研究》(第二作者,通讯作者);

在《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发表《新文科建设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路径探析》(第二作者);

在《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年第6期发表《精细化治理视角下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城市更新研究》(第二作者);

在《海峡科技与产业》发表论文《对抗或联合:角色、权力与信任机制下的医患关系研究》(第一作者);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两年的硕士生涯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今年9月份就要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前路漫漫亦灿灿。回首两年间在小院的生活,有欢乐也有心酸。在这两年里,走过很远的路,看到过很美的风景,也遇到了很多可爱的人。我始终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所有努力付出的汗水,都将以另一种形式回报给你,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第一次踏进小院的大门,是在20189月。还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来提交保研复试的材料,以及准备第二天的面试和笔试。可能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走在小院里,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那天下午,我走遍了小院的每一个角落,看到了责任石,看到了江泽民主席给社科大寄予厚望的题字,看到了气派宏伟的图书馆,看到了笃学、慎思、明辨、尚行这几栋楼,我暗暗下定决心,就是这里了!

 第二次来到小院,是20194月。很幸运收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带着这份对小院的好奇和憧憬,参加了由社科院发起的中国社会综合状况大调查。作为督导在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湖北、吉林和黑龙江七个省市进行培训和巡视的具体工作,这与我的专业社会工作具有极高的契合度,社会工作赋予我的同理心、沟通等的技巧,也成为调查过程中的利器,使我能够顺利完成七个省市的调研,并获得“CSS2019督导特等奖

 2019年的9月份,是我正式入学的日子。三个月的大调查经历带给我的不仅是视野的开阔和经验的增加,更多的是心境的变化。少了一些冲动和抱怨,多了一丝理智和包容。开学后上了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政策、社会研究方法等课程,并看了赵一红导师推荐的必读书目,如《乡土中国》、《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研究方法》、《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等等。非常幸运能遇赵老师,教我读书、治学、研究、做人。赵老师博古通今,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做事认真细致,追求完美,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更严,初始会有一些不适应,但现在想来,只有感谢。如果说我在硕士期间尚且取得了一丝成就,都是赵老师苦心鞭策的结果;赵老师与生俱来一种学术气质,对待学问有敬畏感,经常教导我们静下心来做研究,静下心来做学术,多读书多思考。

 专硕在校的时间只有两年,但是要完成课程学习、600-800小时的实践实习以及最终的毕业论文,时间紧任务重。因此需要对自己今后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规划。因为对社会政策比较感兴趣,最先的计划是考雅思,然后去福利和政策发达的芬兰留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应聘了学校高教所的科研助理,遇到了副所长高迎爽老师。高迎爽老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她和我深入探讨了一下我自己的优势劣势,对比分析了出国留学和在国内高校上学的不同,我深受启发,也被高老师的热心所感动,并因她的个人魅力萌生了对教育学的兴趣。接下来的时间,我开始阅读教育学的相关书籍、经典文献以及参与社会学和教育学两方面的项目。社会学方面,作为第三完成人完成民政部课题:《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功能作用研究》(已结项);作为第二完成人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北京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已结项);作为小组负责人参与石景山区委党校课题《老街坊品牌建设研究》(已结项)等;教育学类,参与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改项目《新时代背景下文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高等研究院重大课题《大学生社会情感状况调查》等等。从202010月开始,在学校规划与评估处参与学校双一流的申报与建设工作,负责22个系所、12个科教融合学院的数据搜集、整理、报告撰写等相关工作。

 同时,我也将自己读书和参与项目的一些感悟和思考,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研一期间,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高教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篇,并有一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参与编写《中国社区发展报告蓝皮书2020》(已出版)、《中国社区发展报告蓝皮书2021》、《中国社会质量研究》(已出版),CSS2019督导笔记《仗卷走天涯》等。

  比较喜欢公益,本科期间创立民办非企业单位禾欣少儿服务与发展中心,作为行政负责人与执行理事长,负责人员的招募、培训以及日常的运营,借鉴国际红十字会同伴教育模式,设计禾欣志愿者成长训练营,承接政府购买项目,设计出跳蚤市场”“一日生存”“模拟政协等特色活动,在苏州和南宁累计服务失陪儿童”30000人次。并带领团队获得大学生创青春创业大赛国赛银奖、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银奖,以及互联网+摇篮杯等竞赛金奖,今年拟成立禾欣基金会。同时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尚行社社长,组织开展工作坊、博士宣讲、第一届治理学术论坛等活动,受到北京市通州区社会工作联合会的邀请,线上开展大学生培训活动。

 前路漫长,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风险社会里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变化。我会带着小院师生给我的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