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庆祝党的百岁生日,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学习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少数民族文学系党支部于5月19日在本教楼201举办“青春之歌,五月绽放”主题党日活动。少数民族文学系支部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本次活动,积极分享红色文艺作品。
支部副书记阿如恒为大家分享了革命舞台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台剧中,爱情与革命两条线索相互穿插,结尾处,怀着孩子的女主向远处走去,肚子里的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也是革命的火种,正如剧中“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所表达的那样,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将永远流传。
党员程瑶为大家分享了电视剧《觉醒年代》。在谈到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时,她表示作为学科的民俗学就是当时眼光向下的革命中的产物,这是共产主义刚传入中国的时期,是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的第一步。“民间”“民俗”作为一种研究对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了强化。
党员孟琳峰为大家分享了一则原创故事《小平头》。这是他的一次田野经历过程中的一些感想,他将口述给记录下来,同时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写成文章。故事流传在广西百色一代,讲述的是邓小平同志给红军苏志忠剪头发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平头”既象征了共产党人吃苦耐劳、朝气蓬勃的精神,也是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
预备党员孙宇飞为大家分享了红歌《东方红》。他谈到,北京站与北京电报大楼的整点播报钟声都是《东方红》,这首歌形成于延安时期,解放区内的老百姓与解放军团坐在一起,在交流中老百姓你一言我一句欢快地唱起民歌,音乐家把它们记录下来,填词谱曲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东方红》。这首歌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歌颂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同样从它的创作历程也能够看到军民鱼水一家亲。阿如恒补充道,它的曲调来源于内蒙民歌。
党员何城禁为大家分享了张正春的油画《台儿庄大战》。整个油画共分为《出征》《浴血》《永垂》等几个部分,所描述的是60军(又叫滇军)在台儿庄战斗的故事。她谈到,台儿庄战斗不仅仅是“台儿庄大捷”,大捷后,日军重新集解兵力对台儿庄发动猛侵,正是这群由多个民族组成的滇军部队与日军激战近1个月,以伤亡万余人的惨重代价,成功地抵挡住了日军的猛攻,将其阻挡在台儿庄附近,为徐州会战中国军队的大转移争取了时间。她表示,相比于“台儿庄大捷”,这是一段被泯灭的历史,我们要时刻把它牢记在心中。
党员白刚为大家分享电影《举起手来》。电影讲述了一个女大学生与村民、游击队员们为了守护国宝与外贼殊死搏斗的故事,他认为虽然这是一部战争喜剧片,但其背后的意义也尤为深远。他对片尾的一段画面记忆犹新,一位幸存的日本兵蹒跚着走上山头,看着落日发呆,这时从远处传来一句刚劲有力的话:“举起手来”。被吓呆的日本兵缓缓地把手举了起来......这不禁引人深思,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得富足,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中国人站起来的历史,不能忘记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这段历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以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让国家变得更加富足、强大。
党员王天舒为大家分享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她认为动漫中的语言符号能够拉近地域间的情感认同,而非语言符号以视觉冲击带给观众享受,生动有趣的画面加之亲切的语言可以强化情感共识;二次创作将动漫的“燃点”跟“虐点”无缝衔接,极易引起用户的情感认同。每一个观看者都会有代入感,那便是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此生不悔入华夏, 来世还生种花家”的自豪感。
最后阿如恒同志总结到,以上这些文艺作品是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史的一扇窗户,文艺作品与历史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它们并不代表历史,可以说是艺术化了的历史。但正因为这种艺术化,才能够在情感上引发永久且深刻的共鸣,透过文艺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党的百年历程,更能够身临其境般地去感受那个时代的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
本期供稿:少数民族文学系党支部